校园新闻
挖掘育人元素 助力师生成长——“田欣班主任工作室”开展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工作
戳上方蓝字「关注」
一起做个热爱教育并热爱生活的人?
一、保持思想碰撞、经验分享的研修常态,发挥线上德育的价值引领
线上教育的特殊性给老师们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,也提供了思考学习和历练提升的机会。工作室制作调查问卷、分析数据,坚持良好的研修分享习惯,及时开展线上交流和学习。
工作室线上交流分享
赵旭冉老师的“晨起趣报告、随笔暖分享、阶段星评选”,徐妹老师的“任务清仓大比拼”,苏冬老师全面启用合作小组,加强班级的云协作和同伴互助,黄成凤老师利用学校平台,培养学生居家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,老师们的系列做法为学生特殊时期的居家学习生活保驾护航。
工作室线上交流分享
叶庆华、赵金凤老师、王政阳主任从年级、校区的角度入手,通过更大范围的工作部署和群体指导,拓展了老师们工作实践的维度。
工作室线上交流分享
二、开展契合学情的班级线上活动,突出个性化育人特色
∧调查问卷数据分享、分析∨
工作室的老师们把“疫情”转变为“教材”,引导学生亲眼看、动手做、积极悟。李星澎老师指导班级开展“压碎(岁)疫情”的捐助活动,让学生知感恩能奉献,班级公众号不断推出创意活动;赵旭冉老师《决战初三,共克时艰》的云班会和线上“百日誓师”,给老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,余慧老师的“隔离不隔爱,折鹤送真情”等个性化的线上活动,让学生特殊时期的居家生活锦上添花。
∧班级线上活动∨
三、搭建展示、辐射和引领平台,开展“硬核”抗疫教育工作
北上广三地联合活动
抗“疫”期间,余慧老师完成区家长学校视频撰稿和录制,并与李星澎老师分别完成一节朝阳区公共教育专题课程,赵金凤老师《非常时期当行非常做法》、苗壮老师《给毕业班学生的“四大处方”》、张佳栋老师《德育教学并重,师生家校并进》、赵旭冉老师《毕业班的抗“疫”时间轴》等文章,程灿老师《逆行者,在身边》,以及班级学生给作为医务工作者妈妈的信件,先后在《现代教育报》、《北京教育》杂志、“学习强国”以及相关的线上平台刊登。田欣老师受邀参加北上广三地联合举办的“非常时期、非常课”活动,与更大范围的同行分享教育思考。
北上广三地联合活动
工作室积极探索线上德育在强化常规、重构集体、促进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作用;同时老师们也在认真思考,怎样和学生一起过有思想、有情怀、有温度、有态度的抗“疫”居家生活。
撰稿:田欣
责编:王政阳
编辑:张杰、彭志辉
扫描二维码
关注更多精彩